来源:清风新医
谢觉哉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被人们尊称为谢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虽身居高位,但谢老从不以元老自居,而是严格要求子女及亲属,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1945年,谢觉哉参照《沁园春》的格律,写下一首充满童趣的《沁园春·为诸孩》:
三男一女,飞飞列列,定定飘飘。记汤饼三朝,瞳光灼灼;束脩周载,口辩滔滔。饥则倾饼,倦则索抱,攀上肩头试比高。扭秧歌,又持竿打仗,也算妖娆。一群骄而又娇,不盼他年紫束腰。只父是愚公,坚持真理;子非措大,不事文骚。居新社会,学新本事,纵是庸才亦可雕。吾衰矣,作长久打算,记取今朝。
浓浓父爱与殷殷期盼洋溢在字里行间。谢老家庭和睦,儿孙满堂,除了词中提到的“飞飞列列”(谢飞、谢列)、“定定飘飘”(谢宏、谢飘),还有谢廉伯、谢子谷等十名儿女,加上后来代为抚养的侄儿侄女,不下三十人。谢老对孩子们疼爱又严格,这在他写给孩子们的家书中有深刻的体现。
谢老始终将自己视作人民公仆,从无特殊要求,对子女和亲属严格约束。他经常告诫子女们:“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
不许子女特殊化,是谢老家风的特色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谢老在湖南老家的子女、亲属想凭借他的关系来北京工作,都被拒绝了。1950年,他在给家乡两个儿子的信中写道,“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有一首诗: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焦官”在湖南方言中意为不挣钱的官,周老官是谢老同村的一位老雇农,以勤恳老实闻名。谢觉哉在信中自比周老官,是在告知子女和亲属,他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
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期间,公家配给谢老一辆小车。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子女用了车后,非常生气,“公家的车你们没有权利用!”随后,让家人付了车费,还在一次组织生活会上进行了自我批评。
谢老从不徇私并以身作则,他希望子女们明白“居新社会学新本事”才能立足,而不是借助长辈的权势。
1952年1月,谢觉哉在给子女的信中,勉励他们要有上进心,不轻易向困难低头,“进步中的困难,可以克服,且克服一次,必然有新的局面,你的人生观也会跟着进步。”他还形象地说:“要建立不为个人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是要脱去一层壳的,脱壳必然有一阵痛,但经过阵痛,才会获得新生。”
他叮嘱孩子们:“不但要经受艰难环境的考验,而且要到生死关头去经受考验。”他鼓励儿子谢放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并在儿子的手册上题下“不惧、会想、能群、守纪、勤学、强身”十二个字。
1960年9月,谢觉哉致信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的谢飘,谈到吃苦问题,他说,“你们现在是锻炼:锻炼身体、锻炼思想、锻炼学业。我们用锻炼这个形容词,好像矿石炼成铁、炼成钢、优质钢、合金钢等,是要经过烈火烧、锤子打的。这当然也可以说是苦,但接着来的是学得了本领,是无限的甜”“俗话说:‘苦尽甘来’,可见甘是从苦中来的”。
他告诉孩子们,任何时期都可能遇到困难,现在有将来也有,但不能有苟且偷安的思想,要迎难而上,才能得到锻炼。
谢老一生重视学习,崇尚知识。1961年4月,他在给子女们的信中说:“经验知识是无穷尽的,只要用心,随时随地都可学到东西;只要虚心,别人的书本上的经验知识,都可变为自己的经验知识。”
谢老和孩子们谈到学习问题时,反复强调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工具,文字不通顺的人,学习有困难,工作也一定有困难。”为此,他给孩子们立下两个规矩:一是看东西一定要看懂,遇到难懂的地方,即“拦路虎”,一定要啃掉;二是写文章,写完了要看几次,不好之处要不惜修改,字写得不好或不清楚要重写,绝不许偷懒。
谢老以一个革命家坚定的党性原则严格要求家人,同时,通过家书与子女展开心灵对话,把对后代深切的关爱与教导融入家书的字里行间,公开出版的家书就有100余封。
谢家子女不止一次地感谢父亲把一家人引向“平稳的航道”。三子谢飞是我国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他导演的电影和电视剧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他子女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借助长辈的权势,不搞特殊化。七子谢亚旭曾说:“虽然我们与父亲聚少离多,但这个家,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却让我们受益终身,并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