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郭利伟)为进一步拓宽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及时了解、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和科技创新成果,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法医学学科建设,5月11日上午,法医学院开展了2023年学术活动月系列报告的第一场学术报告。会议由法医学院院长杨志军主持,法医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汕头大学医学院于晓军教授做了题为“法医因果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于晓军教授为汕头大学医学院法医学科带头人,博导、博士后合作教授,美国马里兰州法医局访问学者,先后从事法医学教学、科研及鉴定工作40余年。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86篇,副主编、参编教材18部和专著6部。首开医学专业《法医学与整体医学》公共课,首倡中国特色法医学和临床医学《整合医学》/《整体医学》教改。于晓军教授结合法医鉴定中实际案例,讲解了构建符合法医鉴定实际需求的唯一性证据链和证据体的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强调法医鉴定中思维模式“四个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本质关系和量化关系。通过将近2个小时的讲座,于教授为全院师生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法医因果关系学”这一新的理论体系,极大地拓展了大家的思维和视野。
接下来,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做了题为“近红外荧光染料与生物医学检测”的专题报告。郭志前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杰出贡献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兼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青年编委、《发光学报》青年编委等。他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化工基础应用研究,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Nature Protocols、Nature Com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106篇,他引10000余次,H-index指数51。注重产业化应用转化,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8项,替代市售传统探针试剂,高性能喹啉腈染料商品化销售;高端荧光诊断试剂在Sigma-Alidich、百灵威等公司销售。郭志前教授的报告阐述了基于分子结构理性设计喹啉腈等近红外染料母体,提升近红外光谱响应、分子识别性能,在生物医学影像与检测中拓展高端近红外染料产品功能,开展荧光活体成像分析、化学发光体外诊断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
通过此次讲座,参与的学院师生不仅开阔了专业视野、了解了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更是启迪了科研思路,对今后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