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王维民:第四代医学教育的深度剖析与实施策略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9-19 访问量:

21世纪,伴随新科技革命的进程,经历了3代改革的医学教育进入了新的纪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与机遇。医学教育百年历程从基础医学知识的积累、临床技能的强化到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逐步实现了医学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成熟。然而,面对迅速老龄化社会、新型传染病频发、个性化医疗需求增长等全球性健康挑战,以及科技对医疗行业深度渗透的新常态,医学教育迫切需要一场更加深刻和全面的革新。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跨学科整合、实践与理论并重、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教育新生态正在形成。在医学教育领域,第四代医学教育[1] 已经来临。  本文深入分析了第四代医学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其对现有医学教育体系的影响,探讨了第四代医学教育背景下的应对策略,以及医学教育实践如何有效推进包括但不限于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 创新和评价机制的完善,以期为我国乃至全球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未来医疗环境、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健康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1、全球医学教育的历史演变与第四代医学教育的提出背景

图片
图片

1.1 全球医学教育的历史演变

经历了百余年发展的医学教育,呈现出了一条脉络清晰的路径。1910年美国《弗莱克斯纳报告》的发布,标志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始。百十年间,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完善,先后经历了3次改革以科学为基础,以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的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2] ;以问题导向和课程整合为基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以卫生系统为基础,以胜任力为导向,强调医教协同,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生领导力培养以及教育公平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3]


2010年,来自全球医学院校的 20 位医学教育专家发表了研究报告《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 [3] ,这是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该报告介绍了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构想和举措根据国家和区域的条件和需求,进行符合当地的情境、适宜的课程设置并按照需要及时调整,以实现胜任力培养的目标;在关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实施跨专业和跨行业教育,以加强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告别传统的信息传递式教学,促进转化式学习,加强更具挑战性的以知识搜索、筛选、分析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改革评价体系,助力培养新一代学术专才以及健康倡导者、卫生变革推动者、资源有效利用者和政策推广者。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将医学教育超出医学院校原有的职能范畴,达到需要依托卫生健康服务系统和医学教育系统之间高度协同的层面。


目前, 来 自 世 界 医 学 教 育 联 合 会 (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 网站记录的全球4000多所[4] 医学院校中,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并存,大多数国家的医学院校处于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阶段,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讲授式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部分国家的医学院校进入了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阶段,实现了课程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少数国家的部分医学院校开展了以卫生系统为基础、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第三代改革,但未见根本性改变[1] 。三代医学教育改革进程交织的状况提示我们,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医学教育发展不协调等因素的影响,医学教育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5-8] 。来自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未公开的资料显示,我国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202所医学院的发展同样呈现出不同教育阶段并存的状态,主流的医学教育还停留在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阶段,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讨论式教学与课程整合仍然处于探索和完善中,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提倡的胜任力导向多还在理论层面上,尚未能真正落地。即使在我国的高水平医学院校,医学教育改革也依然处于探索中[9]


图片

1.2 第四代医学教育的提出背景

2015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6 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2017 年 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10] 针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国民健康状况,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全面改革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于健康不均衡、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防控、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健康素养提升、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健康产业促进和医疗科技创新与应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为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指明了方向。社会对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使卫生服务外延扩大,服务内容从应对个体需求转向面对人群需求,从治疗疾病转向服务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卫生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则更加专业化、深层次和全周期、全过程。


以AI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加速了知识跨领域的融合发展,赋予了学科概念新内涵,大大推进了学科交叉融合。知识领域单一、边界清晰的传统学科逐渐被多元知识领域交融一体的新学科所取代[11] 。AI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得益于科技发展的赋能,AI为医学知识的产生模式、传播方式带来便利和创新,给人们的思维模式带来变革,正在全面改变与重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些学校正在探索开发用于医学教育的大语言模型,可以说,AI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大学的基本构架、更新知识的获取渠道、变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健康服务需求和科技革命的提升,加快了医学教育发展的进程,也成就了医学教育范式转变的背景。


2、第四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特征与解析

图片

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医学教育的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加速了新一代医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基于前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时代已经到来。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特征包括面向全社会人群的健康,强调学科领域的跨界、交叉和融合,广泛接纳AI技术。 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突出强调医学教育应当更加关注人类健康,而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同时,积极倡导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采用AI 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健康问题。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图片

2.1 重视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

新时代,医疗服务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扩展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从健康服务市场的发展以及公众对于健康需求的关注,需要医学教育做出转变,不仅关注个体的生理健康,也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健康教育。这种以健康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改革意味着医学生不仅要学会治疗疾病,更要懂得如何维护和促进人们的整体健康,包括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参与健康教育,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图片

2.2 加强跨学科和跨行业教育

面对复杂疾病和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以及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以跨界、交叉、融合为特征的跨学科、跨行业教育将帮助医学生建立全局视野和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全局视野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目前,我国在制定医学教育学科相关目录中已经凸显出这一趋势,出现了医学+X 等医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态势。


图片

2.3 深化整合式学习与转化式学习

跨学科、跨专业乃至跨行业的整合,促进学习方式从记忆性学习、整合式学习向转化式学习的转变,形成转化式课程体系。转化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早前学生先通过课堂讲授学习基础医学知识,随后在临床实习阶段才开始接触病人的方式,将改变为早期就开始接触临床病例。   此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患者的异常,探索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断流程和治疗方案,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即时转化,还通过分析各种临床现象和检查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通过文献查阅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图片

2.4  融入以AI为代表的现代科技

医学教育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模拟技术、大数据、AI等新技术改革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知识获取方式和真实、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图片

2.5 改变医学生的培养重心

强调能力导向的实践;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医学生对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图片

2.6 重构医学生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从单一的知识考核转向全面能力评估,包括临床技能、团队协作、伦理决策、沟通能力、科研创新等多个维度,学生对于未来的胜任能力是主要的培养目标。


图片

2.7 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随着AI技术的引入,认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情感智能的培养愈发重要,注重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重要的培养内容。


3、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片

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是应对大健康理念、医学学科发展和AI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它是基于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成果,尤其是第三代以卫生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改革的设计。然而,正如前述,不同国家和区域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并存,教育水平和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充分理解和接受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新范式是关键问题。


图片

3.1 面对全球社会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医学教育应对策略和逻辑滞后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社会、科技和医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医学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关键领域,面临诸如全球健康危机,如COVID-19疫情、技术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医疗保健政策调整以及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等挑战。从AI技术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医学教育系统在响应外部环境变化时可能存在时间延迟或适应性不足。


图片

3.2 传统思维逻辑主导,医学教育理念相对陈旧和滞后

以往三代医学教育改革,从视角、特征、涉及领域、关注点等方面,具有传统的医学教育特征,表现为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导、知识为导向等。前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关注医疗和教育机构,医学教育改革是“ 机构内部的改革”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依旧是关注疾病,依旧强调“ 为服务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 [3]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即使提出跨专业学习的理念,但依旧是在教育机构内部以及卫生服务系统与教育系统内部的“ 自身成长” 。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可能导致医学教育范式的变化,引发学校组织与制度、教学体系构架、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颠覆性变革,可能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医学教育从业者准备不足。


图片

3.3 对AI的敏感度不足,AI 技术应用面临一定的障碍

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推广和深化过程却面临着若干重大障碍,其中包括医学界人士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认知,以及由于专业背景所限带来的相对 “保守的心态” 而导致的技术接受度与应用能力差异,使AI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限制了创新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开发。AI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模式,也同时带来机构文化情景和教师心态的转变。如果不进行思维策略的调整,存在对AI技术的不信任、抵触甚至恐惧心理,将会成为AI技术采纳的障碍。


图片

3.4 教学内容陈旧且理论实践脱节,评价机制不健全

医学教育中的教材内容滞后于科技进步,新兴学科与跨学科知识整合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及时获取前沿知识。过度侧重知识考试,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等非认知领域的成长不足。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形成性学习、转化性学习方式未能得到广泛的采纳和应用,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实践偏重于应试,忽视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不足,限制了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4、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推进策略

图片

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是在前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发生的,且有别于前三代的医学教育改革。面对新的医学教育实施与改革,采用何种应对策略值得深入思考。


图片

4.1 加强对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战略研究,做好第四代医学教育的顶层设计

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源于前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演变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强调面向人群的健康,强调学科领域的跨界、交叉和融合,强调广泛接纳AI技术。为此,需要加强对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明确其改革的目标与构架,制定前瞻性的医学教育战略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从宏观层面指导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图片

4.2 优化医学院校组织体系及其架构,创新相关管理制度

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或学院,建立有效的医学院校组织架构,促进知识的交叉与创新。构建模块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便于资源的迅速调配和项目团队的组建和动态调整,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科研与教育需求。引入更加灵活的人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发展体系,鼓励教师跨领域学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调整科研评价体系,重视对团队合作、跨学科成果和社会影响力的评价,减少对单一指标的依赖,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改革教学计划和学分制度,支持学生跨学科学习和探寻个性化发展路径。


图片

4.3 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策支撑保障

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加大政府对医学教育的直接支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法律支撑,保护医学生和教师的权益。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确保改革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图片

4.4 树立全人教育观,实施跨学科整合教育

医学从疾病治疗扩展至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医学生的培养需要强调其作为健康守护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公众健康的贡献。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医学学科壁垒,鼓励医学与其他学科,如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的交叉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设立新型交叉学科,引入跨专业和跨行业的知识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等。


图片

4.5 构建健康需求导向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胜任力

跨界、交叉、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围绕这一趋势构建新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学科整合,注重学生临床技能、公共卫生、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培养。开设跨学科课程或模块,设计涵盖医学伦理、医疗政策、健康经济学、医疗信息学等学科内容的课程,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跨界思维能力和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定期为教师提供跨学科相关培训,鼓励参与跨学科研究项目,提升其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能力。建立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包含教学、科研、临床服务和对社会健康贡献等多个评价维度,激励教师全面发展。加强教师的国际合作,促进教育国际化。


图片

4.6 调整教学策略,应对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学习情境

适应迅速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医学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地设计培养方案,纳入新的疾病知识、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以及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卫生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加强床旁教学、临床实习,借助模拟病例、虚拟现实手术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信息不全或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处理复杂医疗情况,以及有效进行团队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图片

4.7 构建现代评价制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采用现代化的评价手段,从知识、技能、态度、伦理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降低单一知识考试的比重,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情感态度等非认知能力的评价,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片

4.8 接纳和普及AI技术,奠定第四代医学教育的基础

迅速普及AI技术应用,促使我们要广泛接纳和学习AI技术。以此为基础,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利用AI技术分析学生学习偏好和能力,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进度规划,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AI时代,科学迅速发展,在多个领域产生突破,加速了第四代医学教育时代的到来。不同于前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是医学教育范式的革命。明确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更新医学教育管理者和广大师生的观念,做好积极应对,这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乃至全球健康和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在发展布局、学科构建、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优化等方面做出调整和应对。我们强烈呼吁医学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医学和医学教育政策制定者及全社会共同携手深入研究,积极拥抱并推动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