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正文

医学人文学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03月25日 15:20  点击:[]

一、前言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医学人文学院作为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明确医学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以促进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学科建设目标

优化学科布局,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提升科研能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学科建设任务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医学人文学科需要建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患沟通学、文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多个分支学科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应涵盖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既能够理解医学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又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医疗实践中。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医学和人文学科背景、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关键。通过优秀资深教师传帮带、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合作

医学人文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医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领域和前沿问题。通过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推动医学人文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拓展社会服务与贡献

医学人文学科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将人文关怀精神贯穿于医疗实践中。通过提供健康咨询、开展健康教育、参与医疗改革等方式,为提升社会大众的健康素养和医疗服务水平做出贡献。

四、实施步骤

学科建设

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面向学术前沿,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明确学科建设的层次、重点和方向,完善学科发展的投入和保障机制,制定并实施学科立项、目标责任及考核奖惩制度。强化人文办院特色,围绕主干学科,打造若干国内著名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全省一流水平的重点学科群,全面提高学院学科水平。

1.制定详细的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立足人文与医科,着眼学院一级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按照“一流牵引、主干强身、全面推进、分级统筹、交叉驱动、科教融合”的学科发展战略,科学设计,分层次制定学科发展目标,以二、三级学科建设支撑一级学科发展。着力调整优化学科布局,科学论证,立项建设若干以国家和地区重大需求为导向的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群和学科方向,大力建设交叉学科,使部分学科及学科方向在省内内形成学科高峰,不断强化学科竞争力。

着力加强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患沟通学、文学文化、艺术教育等特色学科建设。以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患沟通学等为骨干学科,支撑学院其他学科建设。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繁荣医学人文科学。培育引导学院其他学科创新、特色发展。

2.加强学科方向的凝炼,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以学院特色优势学科为对象,构建学科发展数据库,跟踪研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瞄准一流目标,实现快速发展。明确学科定位,加强医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密切结合,调整凝炼学科方向。以国家和地区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前沿,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科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学科建设项目为牵引,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增强学科的凝聚力和协同创新能力。

3.建立并完善学科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科建设的考评管理

建立学科考核评估制度,实行学科分类、分阶段评估考核,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依托学科发展数据库,量化学科发展水平,构建学科发展数据评估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完善学科建设考评系统。探索建立并实施引入第三方评价、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相结合的制度和方案。根据对学科的动态评价,实施定期的学科发展评估报告制度,引入学科评价分级与升降级制度,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强化目标管理,注重绩效评价,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人才强院战略,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核心,全面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构建具有国际人才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体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汇聚优秀中青年人才和杰出创新团队,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科学规划调整各类人才结构,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为学校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继承和发扬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尊重教师的师德建设主体地位,构筑完整师德教育体系,深入持久推进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教书育人研讨会、新教师入职培训、从教30年教职工传帮带等方式,建立学院各教研室教育培训和研讨交流机制,引导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

强化师德监督,严惩师德失范行为。弘扬求是创新精神,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班子、教学督导团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措施,健全防止师德失范的有效机制,突出师德评价的导向作用,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将师德师风纳入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价体系,在人才引进、职务晋升、考核评价等环节将师德作为必要考察内容,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2.加强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加快建立支持中青年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学院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人才计划机遇,创新人才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加快建立中青年教师职业指导制度;集中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大学文化和传统教育,根据其个性化需求提供指导帮助,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营造出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实现人才计划增长目标。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设胸怀理想、素质全面、能力突出、充满活力的党政管理队伍。探索岗位分类管理机制,优化岗位设置和考核办法,推进年度考核和任职期满竞聘制度,推进绩效奖励及问责制度,推进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构建完善管理培训体系,促进管理人员、专职班主任的综合能力提升,全面提高党政管理和学生工作水平。构建完善管理干部职称、职务、职级并行的多元发展通道,强化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之间的配套和衔接,试行党政管理岗位分类管理模式。

4.加强支撑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全面推进服务与支撑队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改革,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根据工作类别和职责要求设置岗位,改革聘用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激励有效的薪酬福利体系和职业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服务技能与水平,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人才培养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教融合,发展学生全面能力;优化规模结构,加强选拔机制建设;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并完善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师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1.加强选拔机制建设,确保生源质量

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核心,完善研究生招生政策,创新工作方法和招生模式,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启动“研究生优质生源提升计划”,通过多种考核方式选拔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优质生源。实施以绩效产出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和导师考核制度改革。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和探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进一步推广、发展、鼓励教师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资源,探索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改革,强化形成性评价,推进综合性考试,加强基于教育测量学的考试分析。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按照“高素质、重个性、强实践、求创新”的原则,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参照人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国家和国际标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法和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核心课程体系,鼓励跨学科课程整合,加强各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强调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院系教育教学主体地位,逐步形成具有院系特色与学科特点的核心课程和品牌课程。完善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学位授予标准。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高层次的人文医学高技能人才。

4.加强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立并完善科教融合机制,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推进协同育人,努力将学院的科研优势、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探索建立教师授课责任制度,建立和实行教授、副教授上讲台制度,实现专业课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达到50%以上,向学生传授科研收获,不断提高与其学术等级相称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优质、高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红医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为国奉献的担当意识,树立服务人民的真挚情怀。以红医精神为引领,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引领师生“知医大史、承医大魂”。大力加强师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浓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自觉参与师风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建立体现教育公平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在全校逐步形成“以制度规范、以管理促进、以评价激励、以典型引领”的学风建设新格局。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长效机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科学研究

深刻把握全球范围医学人文研究、技术发展、产业变革前沿趋势,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使命,以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追求,涵育优良学术生态,激发师生学术创新进取精神,显著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

1.改革体制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

改革完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贡献的评价机制,制定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注重激发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内在兴趣,提升学术能力,培养高尚的学术志向和学术品格。重视交叉融合,建立协同合作单位和个人学术贡献的奖励机制。建立导向正确、奖惩并重、注重水平与能力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研究方向稳定、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注重协同融合、成果转化与推广能力强的高水平科学研究,激发学院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

2.加强统筹推进,持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遵循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加强学术分类管理,创新基层学术组织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强有组织研究,支持自由探索,激励原始创新,为教师取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落实完善科研评价政策,提升科研质量内涵,形成有利于科学研究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围绕重大人文医学科技问题,凝炼一批研究领域,给予预研支持,并积极组织力量参与国家和国际重大科学项目合作。力争在某些学科领域成为国家创新的引领者,力争在某些学科领域成为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3.完善管理模式,营造科学严谨的学术环境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要科研成果实行统一管理,整合全校优势资源建立项目团队,积极组织申报,立项后及时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结题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在资源、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保证高质量完成项目,并争取在同一研究领域实现滚动发展。。

大力营造优良学术生态环境,策划举办系列高端学术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差异、鼓励探索、兼容并包、宽容失败的学术生态环境。坚持道德自律和制度规范并举,坚持教育与惩处并重。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为研究生开设科学伦理与学术规范教育课程,对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教育与培训。强化科研过程管理,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加大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建设集教育、防范、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

(五)社会服务与贡献

充分发挥学院雄厚的人才、文化等优势,在创建省级实践教育中心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和贡献率,为学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服务项目,将医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合理布局、精准定位、分类支持和针对性投入等措施,搭建学院与各医院之间合作平台,确定重点支持的优势学科,巩固扩大原有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推进新兴优势专科的长效发展,加强边缘学科的扶持力度。制定完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评估和考核,完善学院参与各种社会服务项目。

2.医学人文学院还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深化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出色完成国家及区域疑、重、难等疾病的医疗诊治任务。通过对附属医院工作人员人文素养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加快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3.加强医生人文素养培养与培训,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积极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加强人文素养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模式开展覆盖全市的全科医师、专科医师、乡村医师的转岗和在职培训,提高地方医疗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采取定向、委托、在职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等医学高级人才。

4.加强智库建设,提供改革咨询保障

发挥竞博官网专家队伍的智力优势与专业特长,集中力量加强对国家和辽宁省教育卫生事业方针、政策及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主动承担国家和辽宁省重大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研究课题,开展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打造特色智库,为国家和辽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5.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创新合作模式,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的合作,精心策划、申报、组织开展协同创新项目,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人才支持。

五、保障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学科建设所需经费。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建设。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学和科研理念。

建立完善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对学科建设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奖励。

六、结语

医学人文学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举措。我们将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将医学人文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医学人文教育基地。

七、附则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学人文学院负责解释和修订。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需要调整方案内容,应及时向学院领导汇报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以确保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优化。

医学人文学院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2024年3月25日

下一条:转发关于报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申报材料的通知

关闭